本報訊 (記者錢蓓 見習記者李上濤)茶葉為什么裝了罐子還要再裝進木盒?大米為什么要裝進金屬罐子售賣?月餅包裝盒里藏手表為了什么?愈演愈烈的商品“過度包裝”問題,往后有望被立法規范。昨日市人大舉行的立法座談會泄漏,上海當地立法擬首先約束“過度包裝”。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云耕到會并說話。
本年,上海在1000個小區進行廢物分類結尾減量試點。市人大常委會對該項意圖調研結果表明,“廢物減量”的一大源頭妨礙正是產物包裝。早在2010年,國家就已出臺約束商品過度包裝的規范,但規模僅限于食物和化妝品。www.hnxhtz.com.cn對市面上那些顯著超越必要包裝極限的電子產物、禮物、玩具等,怎么斷定其能否“過度”,被與會者視作立法難點之一。
日本規則,產物包裝容器內空位不該超越容器體積的20%,包裝本錢不該超越產物價格的15%;美國規則制止“欺騙性包裝”,凡包裝體積顯著超越商品10%,包裝費用超出商品30%的,即被視作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商業詐騙”。有代表以為,從包裝空地率、分量和費用上作出約束,比擬便于擬定斷定規范。此外,約束過度包裝的職責,首要應由生產者承當仍是消費者承當;當地立法有無權限對過度包裝擬定罰則等問題也是評論要點。
劉云耕說,約束商品過度包裝有利于節省資源和維護消費者權益,有利于構成杰出的社會風氣。推動這一契合公共需求的立法,需求正視難題、找準空間,拿出才智、氣魄和干勁。他著重,要結合現有關聯法令和規章,凝集全社會的一致,發動廣闊消費者積極參與,一起管理商品過度包裝問題。要斷定要點范疇、要點商品,堅持立法監督左右開弓,一定實效,堅持剛柔相濟、齊抓共管,保證約束商品過度包裝作業獲得顯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