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業化時代發展情況
發布時間:[2012-8-16] 查看次數:2045
“在許多產品或系統中,有或者沒有嵌入式系統就成為兩化融合有無的標志,甚至是兩化是否深度融合的標志,而沒有工業軟件,也就沒有兩化的融合。”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在提及兩化深度融合的戰略選擇時一針見血地指出。
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已經成為時下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焦點和熱點。無論是國家的戰略決策、專家學者的理論探討,還是工業企業的現身說法,都繞不開我們所置身的、日新月異的信息化革命。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信息技術、信息革命、信息化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不斷演進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從數字化開始,向著網絡化、智能化的高端方向發展。其中,嵌入式系統和工業軟件獲得了業內專家的一致青睞,被認為在信息化革命中扮演著核心角色,是破解兩化深度融合的兩大著力點。
數字化浪潮開啟融合之路
自1946年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的發明開始,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就已經拉開了歷史的序幕。從“信息化1.0”到“信息化3.0”,風云突變的信息化進程也開啟了傳統工業化的智能化之路。
“顯然,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信息化的工業化時代。”周宏仁表示,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是從數字化開始的。“迄今為止,我們在兩化融合方面所取得的進展,大部分都是以實現制造業的數字化為基礎。”
究竟什么是“數字化”呢?“簡言之,數字化,就是計算機化,‘信息化1.0’即以數字化為主要特征。”周宏仁介紹道,數字化的起點可以追溯到1951年,美國普查局利用世界上第一臺商用計算機去做人口普查報告,數字化使得勞動生產率得到了極大地提高,業務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有了極大地改善。
“當代的信息革命本質上是一場信息數字化革命。信息化的進程是從數字化開始的。”周宏仁稱,雖然以網絡化為特征的“信息化2.0”時代已經到來,但數字化的進程還遠遠沒有結束,人們還在追求更高的計算機處理速度和更大的存儲容量。
業內專家認為,網絡化時代的到來并不意味著數字化時代的結束,相反,網絡化將數字化的威力近乎無限放大,對人類的主要貢獻也不僅體現在經濟和管理領域的變革,更體現在政治、社會和文化領域的變革。
周宏仁高度評價了網絡化時代對工業化進程的影響,他稱,網絡化對工業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將使信息傳遞的更快、容量更大、質量更高。“而隨著嵌入式系統的發展,智能化對工業化的發展和進步開始發生深刻的影響。”
周宏仁此處所提及的“智能化”,即當前我們所置身的、有著蓬勃發展潛力的“信息化3.0”。可以說,智能化是繼數字化、網絡化之后,人們對于充分發揮計算機和網絡潛能的高層次應用的追求,也是信息化繼續向高端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毫無疑問,這將是一個更為漫長的、不斷發展的過程,有可能跨越整個21世紀。”